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云南景洪港获批年进口200万吨冻肉 待冷库投用后航运盛景或重现
来源:云南网


清盛港位于泰国北部,时下当地依然炎热。10月20日,船员郭峰(化名)和同事们正在打麻将。他是湄公河上一艘中国籍货船的轮机长,已经在清盛港逗留了3个月。这艘船一直在当地等货。
为了保证利润,船并非有货就能走,更要避免空驶。湄公河上的船主通常要等船上的货物装载到一定程度才会发船。这个过程就叫“等货”。等货时间取决于物流多寡。
“今年行情最差,往年最多只等一个礼拜,而我们现在已经等了三个多月了,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郭峰说。
海关统计显示:湄公河约有60多艘中国货船和300多名中国船员。而现在,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共有24艘中国货船和130余名船员滞留清盛港。运气最差的一艘船,停航等货时间已近5个月。
船员无所事事,是当前湄公河航运萧条的写照。这条跨国航运线因电影《湄公河行动》热映重回公众视线,航运生意凋敝却鲜为人知。
曾是“黄金水道”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她发源于中国青海,流经中国云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航道。
上世纪90年代,中泰经济飞速发展,贸易需求巨大。从云南西双版纳关累码头到下游泰国清盛,水路仅有260公里,下行一天内即可抵达,湄公河成为两国商贸纽带。
1992年,云南省内国有航运公司从云南昭通和贵州一带招募水手。这些人原本常年在金沙江跑船,开辟新航路正是其优势所在。当时湄公河航运还没有得到官方认可,没有正常的贸易手续。船只在原始河道航行,险滩多,枯水期长,安全风险极大。
2000年4月,中国、泰国、缅甸和老挝四国签署了《四国通航协定》,明确中国思茅港至老挝琅勃拉邦为国际开放水域,湄公河航运开始合法化。2004年,中国启动上湄公河航道整治工程。工程2008年5月竣工后,湄公河实现了350吨级船舶的通航能力。
通航能力提升带动湄公河航运繁荣起来。云南西双版纳港务局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景洪港(包含思茅和关累码头)货物吞吐量在5年间实现翻番,即由2004年的不足10万吨迅速攀升至2008年的19万吨,并在2009年达到20万吨。景洪是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港是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唯一港口。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
金三角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对刚刚兴起的航运构成威胁,中国货船被劫持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
2011年10月5日,缅甸籍毒枭糯康派出手下武装分子登上中国货船“华平”号与“玉兴8”号,他们枪杀了两艘船上的13名中国船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10·5”湄公河惨案。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要求湄公河上的中国货船暂时停航。两个月后,12月10日,中国牵头老、缅、泰三国启动联合巡逻执法,湄公河航运复航。
糯康在2012年5月被捕后,其贩毒集团瓦解。湄公河航线再也没有出现过劫持事件,安全形势大为好转。景洪港货物吞吐量由2012年的11万吨攀升至2014年的15.6万吨,基本恢复至惨案发生前的水平。
然而好景不长,自2015年开始,湄公河航运再次急转直下。当年,景洪港货物吞吐量降至7.1万吨,不到2014年的一半。2016年前10个月,景洪港货物吞吐量为6.5万吨,市场持续低迷。
在湄公河上跑了22年船的船长董先生告诉记者,往年景洪港关累码头每天都有两班船发往下游国家,而泰国清盛港也每天有两班船发往上游,现在可能一周只能发一班船。
关累码头管理员周涛介绍说:2013年时,每天都有30-40辆卡车在码头装卸货,而现在,每天只能看到6-7辆。
多位船长和贸易商认为,湄公河航运突然衰弱,原因主要包括:昆曼公路在2014年全线通车,大量易腐货物改走陆路通道抵达泰国;同时,云南海关大力打击走私行为,原本运往中国的不合法货物大量减少;最后,老挝和缅甸资源枯竭,当地政府限制木材、石料等货物出口。
昆曼公路和反走私
昆曼公路连接中国昆明和泰国曼谷,全长1880公里,于2008年12月正式通车。最初几年,公路货运尚不成气候,这是因为连接老挝会晒和泰国清孔、横跨湄公河的大桥尚未建成,货车需要乘船摆渡才能继续行驶。
2013年12月,大桥落成,公路自此全线贯通。货车从云南昆明出发,由西双版纳磨憨口岸出境,可以不间断行驶而直达泰国曼谷。
船长吴先生告诉记者:货物走湄公河水路,一般要经过上下车-上下船-上下车,6次装卸,时间长、货损高。如果选择陆路运输,尽管成本高一些,但只需经过2次上下车装卸,只需1天半时间即可到达泰国。
贸易商李先生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中国出口至泰国的蔬菜、水果以及泰国出口至中国的水果基本都选择了公路运输。
云南省口岸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磨憨口岸的进出口货运量由2013年的114万吨增长至2015年的253.3万吨。
李先生介绍说,2012年以后,云南海关在边境地区启动反走私专项行动。刚开始的时候,过去常年沿着景洪港灰色通道入境的肉类冻品、泰国红牛改在缅甸提前上岸,再从中缅边境小路进入中国,后来这条路也加强了治理,“上水(指泰国运往中国)货就基本没了”。
疏堵结合扶持航运
郭峰今年40岁,已经在湄公河上跑船15年。等船开回中国,他就准备转行。“铁路过两年就要通了,航运到那时会更不好,不如早点离开算了。”郭峰说。中泰铁路项目已于2015年12月启动,或将加速湄公河航运成为历史。
船长刘先生称,他所在的公司已经遣散了2艘船的船员,公司准备低价卖船,但无人接盘。“去年花400万造的船,今年喊价200万都卖不掉。”他说。
贸易商李先生认为:中泰贸易需求客观存在,只要政策注意疏堵结合,湄公河航道还有活路,“否则再过两年,这里就是‘死港’”。
当地政府部门正为湄公河航运找寻出路。在关累码头北面500米处,一座占地3240平方米的冷库正在建设,它是景洪港(关累码头)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设施的一部分,预计明年1月底投入运营。
关累码头一位海关人员告诉记者:查验设施建成后,景洪港将成为云南省唯一肉类进口指定口岸,能够解决云南乃至周边省份对进口肉类冻品的需求。这项措施既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又能缓解中缅、中老边境打击走私冻品的压力。
“云南海关现在批了景洪港一年200万吨的冻品进口额度,过去的走私货将能合法进口,到时湄公河航运盛景也会回来。”上述海关人员说。
相关链接
思茅港南得坝至老挝琅勃拉邦
将于2025年建成
通航500吨级船舶国际航道
2014年12月,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磋商会在昆明召开,中、老、缅、泰4国代表团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规划》进行了讨论和审议。会议明确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目标:到2025年将建成从中国云南思茅港南得坝至老挝琅勃拉邦890公里,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国际航道,并在沿岸布设一批客运港口和货运港口。
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中老缅泰、洪、枯水期联合考察,4国于2000年4月签订了《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6月实现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正式通航。
自正式通航以来,我国先后建设了思茅、景洪、关累、勐罕等一批港口码头设施,对境内外航道进行了整治,通航能力大大提高。由过去的原始航道、仅半年通航提升为全年通航,最大船舶为420吨,货运量从最初的几万吨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吨,客运从最初的几万人次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万人次,货种从单一化向多元化逐步发展。
由于老挝会晒至琅勃拉邦300公里河道未实施整治工程,枯期宽浅河段仅能通航60吨级船舶,上下游航道开发不一致,限制了国际航运整体运力的提升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此次会议规划目标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国际航道条件,提高港口服务功能,对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老、缅、泰4国互联互通合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综合财新网、云南网 云南信息报
上一主题: 重磅发布!云南这些地区列入全省沿边重点发展名录
下一主题: 老挝磨丁经济特区全面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