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清: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电站流量下泄调控平台、改善沿江生态环境 、造福沿线人民 - 研究院动态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刘大清: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电站流量下泄调控平台、改善沿江生态环境 、造福沿线人民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487    关键字: 研究院 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刘大清,云南省航务管理局原总工程师,现任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研究员,是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际航运专家,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联合研究“创建澜沧江电站下泄流量调控平台、改善沿江生态环境、提升国际航运水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水资源合作是澜湄合作的优先合作方向之一,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峰会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该计划明确要求促进水利技术合作与交流,开展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和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的联合研究,组织实施可持续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技术示范项目和优先合作项目。

刘大清认为:

一、航道提升到三级 流量调节是关键

澜沧江-湄公河这条“东方多瑙河”就是一条天然纽带、民族走廊、经济通道,把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社会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开发利用,中老缅泰四国政府签署商船通航协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调度澜沧江水电站下泄流量数模平台,电站调峰尚存在小时水位变率大、航道等级低,严重影响船舶安全航行和港口作业。为了确保在电站安全运行、削减洪峰、满足防洪、改善生态、减灾增产,特别是将湄公河国际水道为提升三级航道创造条件,迫切需要建立澜沧江水电站下泄流量数模平台,调节流量即大幅度提高最小瞬时下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以降低水位变率,从而达到提高发电效益、航道平稳运行和农业灌溉的最大公约数的流量,造福沿江各国人民,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二、流量调节现实可行

(一)硬件建设支撑流量调节。澜沧江云南省境古水、乌龙弄、里底、托巴、黄登、大华桥、苗尾、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和景洪14个水电站,其梯级库群调节库容达230亿多立方米,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水道”奠定了硬件基础。

(二)软件理论成熟。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电站梯级库群的建设,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水库群调度理论和下泄流量对通航影响的研究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1、国际上。1967年,Hall.W.A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hasta电站为例,对水库建立了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的耦合模型,对水库优化问题进行研究计算,获得满意的效果;1973年,Windsor研究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时,将洪峰-损失费用函数间的非线性关系转换为线性关系,并利用单纯形法及混合整数规划法进行求解;Pinter N.分析了整治水位(整治流量)与航道整治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航道整治线宽度的物理意义。

2、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术界开始针对水库群的优化调度展开研究,谭维炎等提出考虑保证率约束的递推计算方法,成功应用于四川水库群优化调度图的求解计算;2006年,武新宇提出了两阶段粒子群算法应用于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并在云南电网主力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杨锦华根据周天河段、界牌河段和张家洲南港的资料,计算得出Q2JP三级峰值流量并与相应的水位对比分析,来确定整治水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工程的参数确定的相关研究亦较多,囊括了经验法,理论计算法,物理模型实验法和数值计算法。

(三)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沿岸各国经贸往来发展经济创造条件、共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果、造福沿岸人民,迫切需要统筹研究确定、科学调度提高澜沧江最小瞬时下泄流量。

三、研究开发内容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电站下泄流量调控平台项目研究工作需要组织国内外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对沿江各国情况进行现场踏勘,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优化分析的方法,同步协调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深入调查自建澜沧江水电站以来对下游航运带来有利和不利影响及下游邻国的反映与要求;

2、全面分析研究碍航滩险特性和成滩水位的排列组合,优化提出三级航道的最枯设计流量及对澜沧江景洪电站最小瞬时下泄流量的要求;

3、对澜沧江梯级库群水电站联合运行中科学调度下泄流量的研究,提出航运和水电最大公约数最优方案中的景洪电站最小瞬时下泄流量、最大小时水位变率;

4、根据最大公约数,提出尚需整治的碍航滩险及其治理方案的建议;

5、建立科学调度澜沧江水电站下泄流量数模平台。

四、项目目标

确保景洪水电站最小瞬时下泄流量调节到1200立方米/秒以上,使其大幅度提升枯水期最小瞬时下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降低小时水位变率,大幅度增加航道水深,改变目前枯水期仅通行200吨级左右载重船舶的现状,为全年通行1000吨级航道创造条件。同时,通过科学调度,减少下游洪旱灾害、造福沿岸人民。研究成果形成后,经过湄公河四国航运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后,在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上作为重大合作成果正式宣布,为今后我国类似江河梯级库群实施科学调度水电站下泄流量,改善下游水生态环境树建立样本。

五、项目社会效应

科学调度澜沧江水电站下泄流量,优化提高枯水期最小瞬时下泄流量、削减洪峰流量、降低小时水位变率,是大幅度提升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等级、通过能力和提高航运安全性能的可选择途径。

流量是航道条件的笫一要素,琅勃拉邦以北航道有约65%以上滩险系因航道尺度偏小碍航,若最小瞬时下泄流量能调节到1200立方米/秒以上,可大幅度提高枯水期和削减洪峰流量,达到“显著减少下游洪旱灾害、为提升全年通行航道奠定基础,相当于新增二条贯通中南半岛复线铁路、且不占土地又环保,同时对琅勃拉邦以南5个国家1400多公航道也有明显提升 、造福沿岸六国人民,是“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的重大举措。

六、未来展望

创建澜沧江电站下泄流量数模平台仅仅是第一步,要实现澜沧江一湄公河4880千米长、81.1万平方千米全流域的合理调控,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沿江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合作,需要沿江个支流的水文、气象、地质的历史资料、时时信息汇集和未来流量预测,需要沿江各国的航道管理、农业灌溉、旅游等各个领域在不同时段对下泄流量的不同要求;在下泄流量调控过程中,各国的航道、农业、旅游等各个领域之间的需求又充满矛盾和纷争,这就需要有一个六国共同认可、而且高效的综合协调中心给予调控。因此,建议在云南省景洪市由沿江六国共同组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流域综合协调中心”,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流域的航道疏浚、堤坝修建和综合治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