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举惠:重温援老抗美史 - 研究院动态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李举惠:重温援老抗美史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1日    浏览次数:712    关键字: 研究院
2021年8月6日,民革云南省委与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联合举行第九期党史教育学习会专题活动,本次学习主题是学史力行。研究院李举惠教授做“重温援老抗美历史,办好安全和发展两件事”讲座。民革云南省委秘书长金昊、调研处赵亮、普嘉,民革党员刘金鑫、罕燕,研究院专家金诚、刘大清等同志参加学习交流活动。


图片


2017年7月21日,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庆祝建军90周年主题展”,在“保卫祖国作战和对外军事援助”单元首次展示援越抗美、援老抗美的历史事件,把援越抗美、援老抗美战争的历史背景、真实情况、战争意义和参战英烈的事迹公布于众。同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访老挝时撰文指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军民积极支持老挝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200多位中国烈士长眠于这片他们战斗过的热土,用生命筑起了中老友好,永不磨灭的丰碑”。
 
     援越援老抗美这段尘封的战争历史揭开神秘面纱之后,当年参战官兵的业绩和为保卫世界和平与祖国安全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遗像遗物,被庄严珍藏,永久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最高文化殿堂和最高荣誉殿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通过媒体传播。这不仅使这两场战争的亲历者感到莫大的宽慰,而且让每一位当代军人都分享了荣光,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到这段历史。

      作为曾经参加过援老抗美战争三年的老兵,经受了那场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目睹了并肩战斗的战友牺牲后葬于异国他乡。经历了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敌特袭扰的艰难险境日子。

      部队官兵如何敢于用落后的武器与美军侵略者最先进的空中优势进行较量的英雄气魄;如何为战友舍生忘死,冒着敌机轰炸,用人体当导线保障通讯畅通的感人事迹;如何在原始森林里与毒蛇、毒蚂蝗、毒蚂蚁、毒蚊做斗争的坚强意志;如何在艰苦环境里吃不到蔬菜水果而得夜盲症、烂裆脱皮、烂嘴角、烂腋窝和疟疾等流行病毒折磨的顽强精神。这些记忆随着岁月的沉淀更加清晰并如梦相随,这种情感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

图片


图片


铁血年华梦自多,硝烟回望月穿梭。

旌旗驰骋降妖雾,剑指琅山斩恶魔。

寮国纵横冤载道,湄公河上怒连波。

雄狮逐寇鹰翔飞,筑路通天秀彩河。


图片

1969年10月1日,
中国援老筑路指挥部邀请
老挝孟赛和南塔两省主要领导共度国庆合影留念。

 在中国战争史上有这样一句名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援越援老抗美斗争经验证明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可以说,有时打仗就是打后勤仗,后勤保障跟不上就有被打败仗的危险。在援老抗美中,我军的后勤工作不但做的非常好,而且很有特色。


 负责援老抗美部队的后勤保障任务的是后勤部22分部,在老挝的工程部队、炮兵部队、警卫部队,整个援老施工线路都设有若干个兵站、加油站、食宿站、军用仓库、野战医院等,做到部队需要什么就能够供给什么。在第一线部队军事物资的保障和需求(按现在叫“军事物流”),全靠后勤保障部队从国内将军需物资,用解放牌汽车运送到国外部队执行任务的不同地段。若汽车无法运送,就用兵站骡马队运送。


图片


图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优势战略是后勤保障。打德国时切断了德国军队汽油供给,打日本时采用蛙跳战术切断后勤保障。但是,抗美援朝断不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于是输了。越南战争胡志明小道运输线没能切断,也输了。战争中后勤保障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很难胜算。援老抗美所取得的胜利,离不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工程兵,汽车骡马运输兵,地面警部队,高炮部和兵站野战医院有力支援。供应链物资流通顺畅安全是未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1945年为了抗击法国殖民统治,老挝伊沙拉阵线成立。


1950年8月,老挝伊沙拉阵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苏发努亲王为首相的抗战政府。1951年老挝伊沙拉阵线、越南国民联合阵线、高棉自由阵线成立越南-高棉-老挝三国人民联盟阵线。1954年老挝取得抗法斗争胜利。1954年和1962年的《日内瓦协议》明确承认老挝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为了把老挝变成美国的新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美国通过各种“援助”、“顾问”、“军事人员”和使用东南亚军事集团和作为跳板的军事基地如泰国和南越等手段执行干涉和侵略老挝的计划。美国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军队势力,挑起老挝内战,发动越南战争。面对美国的侵略和亲美政权军队的进攻,老挝人民不畏强暴,在老挝人民党和“爱国阵线”领导下建立解放区,发展爱国武装力量,开展抗美救国战争。


图片


图片



01


——“老挝是东南亚的瓶塞”
“失去老挝就会失去整个印度支那,
东南亚的各种战略物资就将全部失去。”
(来源:载于1959年8月17日《纽约时报》艾森豪威尔总统演讲)


图片

1962年3月5日,
周恩来总理会见出席日内瓦会议的
老挝王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西尼˙奔舍那、
老挝爱国战线代表团团长富米˙冯维希。


02

      1956年为了抗美救国斗争形势需要,老挝爱国阵线成立,确定老挝民族民主革命主要任务就是打败美国的“特种战争”,成为真正成为独立和平的国家。1960年老挝成立王国联合政府,1962年组成老挝临时民族团结政府,1964年亲美势力成立万象政权,美国多次出动飞机轰炸老挝解放区;1971年南越军队入侵老挝,美军出动作战飞机4万余架次,美国在老挝推行的“特种战争”达到最高阶段,1975年6月美国军事人员撤出老挝,12月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每天,从美国在泰国、南越的军事基地和美国的航母舰队起飞的各种美国飞机,向老挝投下了各种型号的炸弹,撒下了各种性能的化学毒药,毁坏老挝的村庄、寺庙、学校、医院、城镇和集市,大量地破坏老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美国把泰国作为侵略东南亚的军事基地。通过泰国与老挝接壤的七省建立防御体系,把这个地区变成美国在老挝战场的后方基地。这个体系包括乌隆、乌汶、呵叻、达卡里、孔敬、那空拍侬等喷气式飞机场,美国喷气式飞机每天从这些地方起飞前往轰炸、扫射老挝解放区和越南北方的城市、村庄、道路和桥梁。美国修筑乌隆-廊开、呵叻-乌汶、黎府-昌坎等战略公路,通往老挝的万象、巴色、沙耶武里等地。美军修建的萨塔希普、乌塔堡两处海空联合基地是B52轰炸机起飞轰炸老挝解放区和越南南方的主要基地。驻泰美军1968年达到4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空军人员。


——“一个民族虽然弱小,如果懂得紧密团结,
具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争取路线,
那么,不管侵略者是谁,拥有多少枪炮,如何顽固野蛮,
这个民族也一定能取得胜利。”
(来源:《老挝和老挝人民反对美国新殖民主义的胜利斗争》,
老挝爱国阵线中央总书记富米˙冯维希,编著,
老挝爱国出版社,1968年)



图片



1961年4月25日,
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外长
与老挝临时政府总理梭发那˙富马亲王、
苏发努冯副总理、外长西尼˙奔舍那会谈。

03


      1961年至1978年,应老挝请求,中国政府实施援老抗美的战略支持。在外交上全面支持老挝民族民主革命的抗美救国斗争,在军事上以工程、高炮部队为主力的援老筑路后勤保障援助,在经济上以云南省实施中央和地方援助项目为主的援助。

      1968年2月,根据中老双方在北京签署的关于修建公路问题的会谈纪要,由中国派出工程队帮助老挝国修建边境道路,并配备必要的防空武器。中国军队组建的援老筑路指挥部先后派出11万多人,援助老挝修建战略公路822公里,投入各种主要施工机械2250多台,进入老挝担负对援老筑路部队的防空作战任务,对空作战95次,击落飞机35架,击伤24架。中国援老抗美部队在战争环境下顽强奋战艰苦施工和对空作战援老筑路,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援老部队有269人英勇牺牲,其中210人长眠在老挝孟赛和班南舍的烈士陵园。

      云南省援外办公室通过地方贸易、技术援助、零星援助、边民互市等多种渠道经济援助可查记录的累计11.89亿元。

 
——“历史不能选择。”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
(来源:《走进中老50年》,张瑞昆,
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图片




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部队援老抗美十余年的浴血奋战,是当代战争史上重要的军事斗争,为老挝的独立、自由与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和军队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伟大精神,参战将士在残酷的战争、恶劣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的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无私奉献、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精神财富,同样也是今天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保持的优良传统。 

 2021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把握强国强军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安全的重大任务,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重大结论。



图片

  李举惠195212月出生,中共党员

  • 19692月自昆明市第三十中学入伍,服役于援老抗美第5支队 701 大队。

  • 1969 月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筑路工程任务。

  • 1972 年月回国归建沈阳军区工程兵 307 团,执行边防守备部队营区建设任务。

  • 1974年6月改编为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执行水文地质普查任务曾任战士、通讯员、营部测绘员、司令部工程化验员、文书、团部基建代理会计、主任技术员。在国外国内执行任务期间获“五好战士”、司令部嘉奖、国家地质部颁发的“1:20水文地质普查”科技进步二等奖称号。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及工程地质专业。 

  • 1983年1月转业到昆明理工大学任教期间,就读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政管专业双学位班毕业。曾任讲师、教研室主任、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教授。曾任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兼西南工作站主任、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兼云南省首席代表。现任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书记兼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