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动 - 行业新闻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动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30日    浏览次数:501
20211029日,云南省南社研究会在云南省民主党派礼堂举行学习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活动。座谈会后,南社会员以书画形式现场表达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革命文化团体,以研究文学、提倡气节为宗旨,弘扬爱国热情,光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辛亥革命是中国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南社在辛亥革命中与同盟会相辅相成作用,南社文学用“民权”取代君权观念,用“自由”观念代替等级思想,倡导男女平等,对辛亥革命民主思想解放运动作出重要历史功绩。






图片






1926年,毛泽东与柳亚子在广州相识,品茶粤海论天下,结成志同道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诗友。195010月国庆观剧,南社发起人之一柳亚子即席赋浣溪沙填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哪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毛泽东次日手书《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和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全词包含百年历程、新旧之变,展现伟人视野开阔、忧患深远,抒发世纪悲欢。

“决不能鄙薄和无视开拓者们的劳绩,没有必要回避和宽宥我们自己的浅薄、幼稚和无知,有时与我们前人相比,我们的浅薄是那样的让人不能原谅”。记住历史的叮嘱!选自:熊罗生《论南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图片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云南书法家、原云南省文化厅长徐发苍赠给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书写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四字。


图片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诗人李学彦赠给国际区域专家金诚书写“伊洛瓦底江编年风土记”著作书名。


图片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诗人李学彦赠给国际物流专家刘金鑫书写“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大通道”。


图片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诗人李学彦赠给云南民革党员之家书写“中缅印印度洋陆水联运通道展览馆”馆名。

图片

民革党员刘金鑫有感随笔:

“品茗大益念丝路,南社后人纪辛亥。

重九起义民国建,护国反袁共和现。

治滇善政唐继尧,文韬武略李根源。

莫道今冬愈寒冷,无人颠覆又航空。”


图片

南社创始成员在苏州虎丘合影
南社是一个在提倡民族气节、研究文学艺术的旗帜下聚拢到一起的文学团体,19091113日创建于苏州,发起人是陈去病、高天梅和柳亚子三人。南社成员以同盟会会员为骨干,是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最集中、成员社会职业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以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民主国家、并力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取西方进步文化、促进社会革新为主要宗旨的民间组织。辛亥革命时期,南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武有黄埔,文有南社”之雅称。最主要的历史贡献还在其文学创作及文化活动。南社几乎蠹括了当时海内知名的文人、学士、詩词、曲剧及书画艺术诸家。

图片

20091113日至14日,民革中央与苏州市委,苏州市统战部等单位联合在苏州会议中心举办了“南社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南社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南社纪念馆开馆。
云南省南社研究会1993828日在昆明成立,业务主管部门是云南省文联,现有会员2000余人,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北京等省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缅甸、美国等国家。研究会以“爱国、进步、团结、奉献”为宗旨,开展南社研究、文史哲学、诗词文史的创作活动、出版刊物、组织有关学术活动,出版会刊《南社研究》,是目前国内人数最多的南社研究会。





图片


老南社部分成员
 
南社骨干:
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姚石子、朱剑芒、朱少屏、蔡哲夫,傅屯艮。
 
政法界
马君武、叶楚伧、申柽、刘成禺、吕志伊、杨千里、沈钧儒、邹鲁、陈布雷、陈陶遗、廖仲恺、蔡寅,戴季陶。
 
军事界
方声涛、田桐、李根源、居正、林之夏、林立山、姚雨平、柏文蔚,黄兴。
 
书画文艺界
邓尔雅、叶玉森、孙雪泥、李叔同、杨了公、汪东、沈尹默、陆子美、易孺、欧阳予倩、费公直、顾悼秋、萧蜕,黄宾虹。
 
南社女社员
吕碧城、何香凝、张汉英、张雪、张默君、唐群英、徐自华,谈月色。
 
 
图片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字亚子,江苏苏州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2岁随家人迁居黎里镇.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在家乡参加中国教育会,随即赴上海入爱国学社读书.三十二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同时还加入光复会,在吴淞口外轮上谒见孙中山.清宣统元年(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旭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后,他曾到临时大总统府任秘书,因不习惯于军政机关生活,三日即辞职,到上海办报.袁世凯窃取政权,他感到国事不可为,惘然返黎里,纵情诗酒,写了大量诗歌。”五.四"运动后,柳亚子受到十月革命感召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醉心于马克思学说和布尔什维克主义.
民国12年(1923年)4 月,与毛啸岑等创办新黎里>报,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同年与叶楚伧.邵力子等发起成立新南社,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是年12月,他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从事江苏省党部和吴江县党部的筹各活动,先后担任国民党吴江县党部执委会常委.江苏省党部执委.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4年5月,上海爆发"五卅"运动,柳亚子于6 月发起成立"黎里国民外交后援会",声援:五卅"运动.15年1 月,他赴广州出席国民党二大;6月出席二中全会,反对蒋介石提出的"理党务案",在会场痛器以示抗议,并中途退会,返回黎里.
16年5月8日,国民党右派陈群派军警到黎里搜捕柳亚子.亚子要妻子郑佩宜相助下藏身复壁幸免于难,后化装成农妇出走日本.翌年返回上海.抗日战争期间,柳亚子先在上海,后去香港。”皖南事变"发生,柳亚子与宋庆龄.何香凝在香港发表宣,严词痛斥蒋介石近害新四军.消极抗日的罪行,被蒋介石开除党籍.日军侵占香港,柳亚子赴重庆,与谭平山.李济深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34年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柳亚子会唔,手书沁园春.雪>词相赠.37年,柳亚子与宋庆龄等在香港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柳任秘书长.次年2月,接受中国共产党邀请,他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员政务院文教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1950年,柳亚子将家传和自己搜集的南明史料.南社和其他革命史料.吴江地方文献4.4万册献给国家.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首.词200首.箸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南社纪略》,编有《南社丛刻》《苏曼殊全集》《柳亚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有《柳亚子集》。
1949年3月28日,柳亚子写下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之后,毛泽东又回赠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同时,毛泽东邀请柳亚子和家人到颐和园休养。5月1日,毛泽东专程来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二人共同欣赏颐和园的美景。9月下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召开,柳亚子出席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立,柳亚子担任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将民革与民联、民促以及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柳亚子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图片
 
高天梅(1877-1925),名旭,以字行,别署剑公、纯剑、哀蝉、变雅楼主、残山剩水楼主人、家祖国者、江南快剑等等。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高吹万在金山创办《觉民》月刊。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曾任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在东京期间积极参与革命报刊的宣传活动。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参加《二十世纪之支那》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同年秋又主编《醒狮》月刊。高天梅为了寻找革命真理联合革命志士旋即离家东渡日本留学。
1905 年初与宋教仁订交,成为革命密友,是年创刊了《醒狮》杂志以促进国势之变化(封面狮吼图由李叔同设计绘制)。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出刊前, 《醒狮》被认为是最具有批判锋芒和战斗威力的一本刊物。
1905 年7 月份孙中山先生由欧洲抵日本,高天梅参与了和黄兴等人的会见,筹组中国同盟会,是同盟会中第一位上海籍会员,8月份中国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时被推为江苏省主盟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回国后,又与柳亚子田桐等编辑《复报》,该报是在国内大体编好后,寄往日本印刷出版的特殊报刊。清宣统元年(1909年)与陈去病、柳亚子等创立南社,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又曾创办健行公学与钦明女学,提倡女权和女子教育。
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护法",他于民国7年(1918年)与民国10年(1921年)两度南下参加非常国会。民国12年(1923年)被卷入·曹锟贿选事件,被诬为"猪仔议员"。辑有《天梅遗集》。

图片
(1874-1933)原名庆林,字佩忍,号巢南,别署病倩、勤朴老人,工书尤撤擅行、楷,所书对联笔力浑厚(市文保会有书法藏品)。组织过“神交社”和“秋社”。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7年随孙中山赴粤“护法”。是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近代爱国诗人,著有《浩歌堂诗钞》、《续钞》、《五石脂》、《百尺楼丛书》等。陈去病故居座落在同里镇三元街,共有房屋四十二间,大门面临河,原有楣额“考友旧业”四字,进门有半亭,宅内除偏屋下房外,尚有浩歌堂、百尺楼、绿玉青瑶馆,书房及家庙等多幢主要建筑组成。
 
图片
 
李根源(1879-1965),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云南腾冲人。生于云南梁河,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南社会员。李根源是辛亥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滇西问题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