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文:从“博南古道”到“中老泰高铁”:促进泰傣文化的纤维 - 行业新闻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陈伟文:从“博南古道”到“中老泰高铁”:促进泰傣文化的纤维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4日    浏览次数:451

资料转自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想看更多图片链接




从“博南古道”到“中老泰高铁”:

促进泰傣文化的纤维

图片

图片

  从历史的维度看,永平“博南古道”是古代哀牢人南向中南 半岛地区迁移的交通枢纽,是傣族、泰族的起源地带。

  据《华阳国志》《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永平属“哀牢古国”。哀牢古国由 77 个部落组成,各个部落的首领称牢族人民的领袖为” 哀牢” 。“哀”在泰傣语中意 为“第一大”。”哀牢” 意为“牢族人民的老大” 。各个部落的牢族人民称他们的领袖为“昭牢”。“昭” 在泰傣语中意为“王”。”哀牢古国”以“勐掌”为中心,“勐掌”在泰傣语中意为“象国”。昔日的“勐掌”是今曰的“永昌”。自云南昌宁县田园镇龙泉村大甸山哀牢古国墓葬的发现,证实了这个神秘古国。

图片

据《哀牢传》《南中志·永昌郡》记载:“牢人”或 “哀牢夷”是古哀牢国国民,使用泰傣语系的 民族,哀牢古国繁荣大约位于秦-西汉时期。哀牢夷是今傣泰民族的先民 。

据《后汉书·哀牢传》记载:公元 51 年,哀牢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中原与哀牢国的商贾往来, 一直延伸到印度西部领土的路线是“茶马古道”,后来被称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永平是哀牢国和中原商贾往来必经之城。

图片

◆公元 76 年,哀牢王类牢反汉,东汉起兵降伏,汉兵击败类牢于博南,哀牢王类牢被斩首送往 洛阳。这引起了哀牢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南疆迁徙。

◆公元 738 年,哀牢夷细奴逻再次崛起,彝夷皮逻阁统领六诏建立称霸云贵高原的“南诏国”。

◆公元 902 年,南诏国政权被河蛮人(白族先民)新崛起的"大理国"纳入统治。南诏国陷入混乱,失势的哀牢人再次大规模向南疆迁徙。

以河流为主的沿途迁移路线,永平一直处于交通枢纽地位。

◆公元 1271年,“大理国”因蒙古人入侵而崩溃,导致大量的哀牢人又再一次大规模向南疆迁徙。哀牢人迁徙南疆可分为六条路线:

▄第一:红河沿线迁徙,这批哀牢人后来逐步建立了 “勐西双昭傣” 泰傣语意为“十二昭傣国”。(今越南西北部地区)

▄第二:沿澜沧江路线迁徙,这批哀牢人后来步建立了“勐景陇”或 “勐四双版纳” 泰傣语意为 “十二千田国” 。(今滇南境内)

第三:沿澜沧江再往南连接湄公河路线迁徒,这批哀牢人后来步建立了“勐兰纳”泰傣语中意 为“百万田国“。(今泰国北部地区)

▄第四:沿湄公河再往南路线迁徙,这批哀牢人后来步建立了 “勐澜沧”泰傣语意为“百万象国”。(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和泰王国东北部地区)

第五:沿怒江往南连接萨尔温河路线迁徙。这批哀牢人后来步建立了 “勐卯龙” 泰傣语意为“傣龙国” 或“掸国”。(今缅甸东北部地区)

▄第六:沿独龙江南下连接伊洛瓦底江路线迁徙。这批哀牢人后来步建立了“勐傣阿洪” 泰傣语意为“傣阿洪国”。(今印度东部的阿萨姆地区)

在中国西南所建立新王国的哀牢人,他们使用同一个“泰傣语系”,具有相同的传统、文化、生 活方式。外国人称这些哀牢人为“ Shan”、“Chan”、“Sam”、“Siem”、“Siam”等。

以哀牢人迁移到湄公河中部为主体,伴随着商贸物流发展而崛起形成“泰国”。

图片

◆公元 10 世纪,一些来自掸国、兰纳国和澜沧国的牢族商贾逐渐南下迁移到临海地带“素万那普” 做生意,“素万那普”泰傣语意为“黄金地带”。当时该地区是孟族人发源地的 “堕罗钵底国”。公 元 12 世纪末,堕罗钵底国被古高棉国吴哥王朝入侵而衰落,素万那普地带归属于古高棉帝国 统治。之后,古高棉帝国的势力衰落,定居在素万那普这片土地上的哀牢人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称为“素攀那普国”泰傣语意为“黄金国”。西方人称这个王国为“Siam Kingdom”,东方人称 这个王国为“暹囯”。

 《宋史》记载:素万那普地带境内的“暹国”和“罗斛国”与宋朝有朝贡贸易往来。后来,宋朝瓦解。中原由蒙古人统治建立元朝。《元史》记载:素万那普地带境内的“暹国”和“罗斛国”与元朝有朝贡贸易来往。元朝后期,暹国和罗斛国共建新一个王国名为“阿瑜陀耶国”。《明实录》 记载:素万那普境内的 “暹国”和“罗斛国”已合并为 “暹罗斛国”。明朝的第一个君王朱元璋称 “阿瑜陀耶国”为“暹罗国”,称阿瑜陀耶王为 “暹罗王”。

 ◆公元 1767 年, 阿瑜陀耶国被缅甸东吁王朝入侵而沦陷。

 ◆公元 1767 年,一位名叫郑信的华裔暹人恢复独立暹罗国,建立新王国名为“吞武里囯”。《清实录》记载:清朝乾隆皇帝与吞武里囯开始建立良好的关系。

图片

 ◆公元 1782 年,昭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立 “却克里王朝”,统一了吞武里国、 掸国、兰纳国、澜沧国、十二昭傣国。

 ◆公元 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强占暹罗属国的 “掸国”。

 ◆公元 1893 年,法国强占暹罗属国的澜沧国(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小王国)。

 ◆二战期间(1931-1945),暹罗政府与日本结盟。发动战争,从法国和英国手中夺回领土。

 ◆公元 1939 年改国号为 “泰国”,意为“泛泰傣民族国”。二战结束后,泰国政府不得不归还其夺回的领土给英国和法国。故“掸国”被归还给英国统治(今缅甸东北部的掸邦),“澜沧国”被归还给法国统治(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西双昭傣国”被归还给法国统治(今越南西北部的的 莱州、山罗、和平、清化和又安等省)。公元 1945 年复名“暹罗”,公元 1949 年再度改名为 “泰国”,沿用至今。

从中国编年史和泰国编年史的记载:昔日的哀牢古国是今日的保山市和永平县所在地。昔日 的“博南古道”,是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演变成今日的“中老泰铁路” ,成为“湄公河次区域南北经济走廊”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南方丝绸之路”。它就像一根编织的纤维,将为中国的傣族与东南亚的泰傣族更密切的关系延长。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社会、经济和政策连接的纽带。

图片

 因此,此次组委会举办的研讨会将会促进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全方面的相互合作,使该地区人民共同走向繁荣、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社会,是对人类民族发展的一个大贡献建议:

坚持持续举办“南方丝绸之路”论坛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提升国际文化传播力,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支持永平县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