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后疫情时代中国崛起’ 国际视频会议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SSILR)和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所(CICP)共同举办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崛起国际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等国专家学者就后疫情时代中国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自196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时刻,南中国海的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台湾问题日益突出,中美贸易战持续。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继续推行其“印度-太平洋战略”,宣布建立新的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是对中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直接回应。中国正在重新启动BRI 2.0版本强调高质量发展,并采取更直接的方式回应“四眼联盟”(美日印澳)。
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是以东南亚地区为核心,印度为基础的,以盟友及伙伴为主体,把中国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经济侵略者”,对于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产生直接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升为第一位,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形成,云南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枢纽。
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刘金鑫院长认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处于历史上最民主的发展时期,美国处于最矛盾的关键转折期,中美将在多个领域协调合作,将在多个领域竞争发展,区域化成为主流。
印度-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金诚研究员认为,中美竞争是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具有长期性,东盟将在中美竞争中发挥积极影响力,后疫情时代中美关系将保持协调、稳定、合作,未来世界秩序将呈现多极化格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徐长春研究员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将对世界经济恢复产生积极作用,是美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有利因素,各国加强共赢合作给所有人带来福祉。
在中国提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之后,中国专家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安全发展同步、对外开放智库交流等方面问题向国际专家作出解释。澳大利亚学者希望重启中澳部长级会议,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分离。美国学者认为中美矛盾是结构性的,从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双方都将慎重处理。柬埔寨学者关注中小国家在中美竞争时期如何选择问题。中国学者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高质量基础设施、数字经济、能源以及金融等经济方面,在打击跨境犯罪、人道救援、反恐、海事航行等安全方面都与“印太战略”存在合作空间。
柬埔寨CICP执行主任布·索提拉、高级研究员嘉拉迪妮、资深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利·穆格、日本多摩大学资深研究员布莱德·格罗斯曼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埃德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钟嘉滨等专家学者在会议中发言交流。
SSILR与CICP于2017年第二次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建立智库之间合作关系;2018年双方在金边联合举办“印度-太平洋战略”地区安全国际会议,受到东盟智库战略伙伴成员和美国智库的关注。经协商,双方将联合主办三场疫情后世界秩序视频研讨会,会议邀请中美国两国高端智库专家学者就中美竞争状态下的世界秩序发展趋势进行交流研讨,会议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021年2月和4月。第一场会议主题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崛起”,重点讨论中美在疫情后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第二场会议主题是“东南亚地区在印太战略下的选择:合作或竞争”,第三场会议主题是“中美经济技术竞争:疫情后贸易和经济”。会议之后,将形成一份会议成果报告包括所有演讲者的论文、讨论摘要和总结等。
上一主题: 刘金鑫:郑和父子朝觐之路
下一主题: 中泰智库举行伙伴对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