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 | 社会组织协商 - 研究院动态 - 资讯中心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联系我们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

  • 地址:中国云南昆明
  • Email:dujuan@ssilr.cn
  • 邮编:650228
  • 电话:(+86)871-68302970
  • 联系人:

建言“十四五” | 社会组织协商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浏览次数:479    关键字: 研究院 新闻

社会组织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2020年11月13日,昆明市科学界联合会、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昆明澜湄经济与金融战略研究院、昆明郑和研究会共同举办“建言十四五规划、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旨在为国家和云南编制“十四五”规划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昆明市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部长张学琼认为,“十四五”规划应该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落到实处,韬光养晦,量力而行,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指导方针推进建设工作;在社会组织发展方面,建议编制专项规划,健全政策支持、财政培育和工作协同机制,提高社会治理和参与国际区域治理能力。



昆明南亚东南亚国际物流研究院副院长李举惠认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云南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主动单向开放,增加进口粮食、农产品、矿产等物资,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议将以中老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中老泰经济走廊沿线产业布局纳入云南省“十四五”相关规划之中,重视在农业、物流、航空、应急、安保等领域产业规划布局。


昆明澜湄经济与金融战略研究院院长刘方认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区,借鉴云南省长期以来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云南省积极争取中央权力下放,支持以云南省政府和财政部牵头推进GMS合作机制,同时配合外交部做好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的相关工作,加强国际双多边机制衔接和协同推进工作。

昆明郑和研究会副会长杨军认为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昆明郑和研究会通过组织重走郑和路活动,搭建与江苏、福建等地郑和文化研究机构和历史文化博物馆等联席机制,以晋宁郑和公园为基地开展郑和文化国内外交流活动。


西安陆港研究室席平研究员在发言中建议:

1.规划设计中老铁路沿线“国际陆港”和“陆港产业园”。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在即,在昆明、玉溪、普洱、景洪、磨憨与磨丁、万象等地规划建设“国际陆港”和“陆港产业园”,形成完整的、统一的和操作运营型的国际物流产业链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建立健全中老两国铁路和配套运营系统,为泛亚铁路畅通开启示范区。规划范围:硬件(筑路、建园、引项目);软件(联系铁路、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物流公司等,制定运营方案、过境方案,经贸投资方案等);密切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地经贸关系。

2.将缅甸、老挝、泰国,定位云南对外开放的重点国家。缅甸、老挝与云南接壤,通过中老太铁路泰国与云南经济联系密切;密切联系缅、老、太三国,是云南对国家的责任所在,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特殊政策和实施方案。

3.“脑子”先出去,带领“一带一路”健康、有序、友好发展 。开拓“一带一路”需要做到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问题是:前一段时间主要是“经济这条腿”先踏了出去,有些成果,但是教训更深刻;因此,提出调整战略:将“民心相通”放在“五通”首位,其余次之,与所在国家的各级上层人物密切联系、建立友谊、将正确的发展思路告知他们;做到看清国情、拿出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与所在国共同开发项目,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做出示范。


昆明国际金融学会副理事长吴建烈在发言中建议:

1.以昆明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昆明铁路口岸建设步伐,重点建设昆明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改变云南无专业国际班列中转中心基地的现状,进一步提升云南在“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中的节点作用,进一步扩大云南对外开放格局。

2.充分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大通道建设力度,形成以昆明为始发城市,构建“中老”(泰)、“中缅”、“中越”通道多式联运物流网。

3.形成要以省市一体的国际班列运营平台——云南洲际班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抓手,以铁路运输为核心、公路运输为支撑,加快布局国内外多式联运枢纽节点,构建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努力建设畅通云南、连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产业体系。